近日,华南一家电池材料厂商人士表示,车企一个接一个地降价,他们是不怕的,因为压力全给了我们材料厂商。
年初以来,新能源车“降价潮”此起彼伏。被产能过剩和价格战笼罩的锂电材料领域,不仅要承受压价的困扰,还需承受锂盐价格倒挂所带来的影响。
随着2023年年报季的到来,“业绩下滑”成为贯穿锂电材料企业2023年的“关键词”。
近日,天赐材料发布2023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4.05亿元,同比下滑30.97%,归母净利润18.91亿元,同比下滑66.92%;随后,新宙邦2023年年报也显示,公司营业收入74.84亿元,同比下降22.5%,归母净利润10.11亿元,同比下降42.5%。
展望2024年,市场对于行业是否探底仍保持观望,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行业加速出清,龙头企业有望在穿越底部后,迎来市场份额的大幅提升。
“(以电解液行业为例)上一轮下行周期大概是在2015/2016年到2020年,在下行周期中,龙头企业有规模化和成本优势,比如天赐材料在下行周期中,市占率从2016年20%提升到了2020年的27%;新宙邦的市场占有率也从14%提升到了17%。”华南一名资深的电新行业分析师表示。
为了确保一定利润水平,从去年下半年起,锂电材料厂家开始减产挺价。
在负极材料方面,尚太科技在2023年3月宣布,公司最早的负极材料生产基地停产。原因是尚太科技认为,整个负极材料行业供需已经反转,面临产能过剩的局面。在需求增长不达预期及供给大幅增加的情况下,降本增效成为公司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关键措施。
在正极材料方面,2023年12月,寒锐钴业终止了“6万金属吨镍高压浸出项目”和“26000吨/年三元前驱体项目”两个锂电项目,同时转而建设“年产2万吨镍金属量富氧连续吹炼高冰镍项目”。
在电解液方面,2023年6月,多氟多发布公告,原计划募资44亿元的“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关键材料项目”缩减至仅募资1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价格下行背景下,不具备成本优势的落后产能正加速出清,而在各赛道已形成规模效应的头部企业则有望借此机会提升市场占有率。
以天赐材料为例,2023年其电解液销量39.6万吨,同比增长约24%,根据第三方数据,报告期内公司电解液国内市场占有率提升至36.4%。
目前六氟磷酸锂三四线企业已处于亏损状态,小厂开始停产出清,而龙头企业有成本优势,像天赐材料,有原材料研发和自产供应保障,供应链成本优势明显,未来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
上海域伦实业会持续报道有关碳酸锂的行业资讯。域伦实业是集研发、生产和销售锂盐、铷盐、铯盐等系列产品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真诚期望能与客户在网络空间、行业领域真诚交流,迈向卓越!
|